分类:文化热点
我看南山教师宣言征求意见稿 唐建新
我看南山教师宣言征求意见稿
唐建新
我,南山教师
以信念、责任
呵护学生生命成长
以真诚、关爱
尊重学生个性张扬
以人格、智慧
引领学生求真向上
我以教师职业为荣
在每一天平凡的工作中
践行立德树人
坚守教育理想
提升专业技能
演绎精彩课堂
我愿陪伴学生快乐前行
与同行合作学习愉悦分享
与家长社区互信互助和谐发展
让教育充满温暖的阳光
我,南山教师
与改革创新同行
与激情使命相伴
以终身学习的态度开放包容的胸怀
成就学生、成就自己、成就教育
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有关数据
关于《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有关数据
唐建新
习惯使然,国家语委一公布,便急于想知道有观点基本情况,昨天下午从北京晚报上,终于得到了以下一些印象,与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博友分享。
一 概况 历经十年研究整理的《通用规范汉字表》一共分为三级,第一级为常用字表收字3500,第二级为次常用字表收字3000,第三级为专门领域的常用字表,包括姓名地名科技术语及中小学古文教学用字,收字1605.
过去曾经征求过意见的汉字整形方案,也就是将碧绿的碧左上部分的收笔改为一提,将亲人的亲下面的竖钩改为一竖,以减少书写的负担。但是,这些蒜皮与鸡毛半点调整在征求意见中不被大众看好,因此,暂时停止。
二 新增加的简化字226个,但是没有恢复一个繁体字。这226个简化字中有166个已经被《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收录,51个被其他工具书收录,有9个诸如“闫”等被认可。
三 45个异体字改为规范字,吒 咤 晰 皙 趟 蹚 等
四 中小学常用字表替换103个 原来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常用字岁社会发展不常用,如凫 揖 蛊等,又新增加了丫 斌 绚 贻 亢 等。
在我的记忆中,大约是2006年国家语委公布了上年的中国人语文生活年度报告书,其间就说道过看懂中国的杂志报刊所需要的汉字量,今天又重新公布了一下。认识595个汉字,可以覆盖80%的语料,认识960个汉字可以覆盖90的语料,外国人学汉字就基本上可以看懂中国一般的报刊杂志了,如果能够认识2388个汉字,就能可以覆盖99%的语料了。
五 公安部将启用“姓名用字字库”,这极大地方便了大家办理身份证以及银行业务,解决了过去不少人因为姓氏和名字的生僻迟迟办不下来的尴尬,当然,这也告诉大家必须遵循字库来取名字,才符合规范,才不麻烦自己和办证部门。
六 《通用规范汉字表》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因为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前者的一级字表中有103个子没有进入后表,如鲍 悖 迪等,而后表也有103个字没有进入前表,如笆 秕 膘 虱 等
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区别:创新
读中美英日四国小学生守则
读中美英日四国小学生守则
唐建新
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多少家庭都把幸福的期待寄托在小孩稚嫩的肩头上,社会还把很多政治理想,把伟人培养,甚至把诺贝尔奖候选人的培养押在了他们的身上。
然而,在全国一亿多孩子由懵懂幼儿向活泼小学生,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进化的过程中,我们应该要求孩子些什么呢,还是按照过去的要求,政治第一、思想领先、身高为范,还是首先培养教化为普通人、社会公民,这的确是值得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过去我们按照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按照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超高标准,按照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及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来教育,按照先政治再思想最后道德的顺序实行教育,其最终结果是,幼儿园以及小学实行政治教育为共产主义而奋斗;中学实行政治及思想教育,社会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大学来补课品德行为,学习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
昨天网上有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先生关于读中美英日四国小学生守则的文章,其中对我国教育的洞悉与批判,值得引起注意。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给孩子什么最根本的东西,在教育方式上是不是用最高昂的激情就可以替代实际的规范,没有具体的学习就没有孩子具体的精神的成长,等等,说的是小学生守则,而实际上提出的最有价值的是我们整个教育领域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的基础教育是否还陷在阶级斗争为纲的意识形态领域,我们的思维模式是否还滞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否还止步在农业文明时代极少数人读书的精英教育阶段……
中国小学生10条守则
2
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 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
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 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
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 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
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 热爱大自然,爱护自然环境。
英国小学生10条守则
1 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2 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摸。
3
生命第一,财产第二。
4 小秘密要告诉妈妈。
5 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
6 不与陌生人说话。
7
遇到危险可以打破玻璃,破坏家具。
8 遇到危险可以自己先跑。
9 不保守坏人的秘密。
10
坏人可以骗。
日本小学生7条守则
2
听到集合信号时,迅速在指定场所列队;进教室开门窗要轻;在走廊和楼梯上保持安静,靠右行。
3
上课铃一响即坐好,静等老师来;听课时姿势端正,不讲闲话,勤奋学习。
4 遇迟到、早退、因故未到等情况,必须向老师申明理由,有事先请假。
5
严格遵守规定的放学时间,延长留校时间要经老师许可。
6 上学放学时走规定的路线,靠右行,不要绕道和买零食。
7
遇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不惊慌,按老师指示迅速行动。
美国小学生12条守则
2 按时或稍提前到课堂。
3 提问时举手。
4
可以在你的座位上与老师讲话。
5 缺席时必须补上所缺的课业,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6
如果因紧急事情离开学校,事先告诉你的老师并索取耽误功课的相关资料。
7 所有作业必须是你自己完成的。
8 考试不许作弊。
9
如果你听课有困难,可以约见老师寻求帮助,老师会高兴地帮你。
10 任何缺勤或迟到,需出示家长请假条。
11
唯一可以允许的缺勤理由是个人生病、家人亡故或宗教节日,其他原因呆在家里不上课都是违规。
12
当老师提问且没有指定某一学生回答时,知道答案的都应该举手回答。
中美英日小学生守则对比机械重复灌输无异于折磨
王立志
2013年08月12日光明日报
上月某日晚餐时,八岁的儿子兴奋地说:“今天,班主任老师给我们讲了中国和美国的小学生守则。您上小学时的学生守则是什么?”显然,他为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多了一个“他者”而自豪。我无言以对,因为我已经全都忘却了。我暗自思忖:这位年轻的班主任老师能有国际化视野,真是难得。同时,我也隐约意识到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遇到了种种疑虑和困惑。为了这令人尴尬的忘却,我找来了中、英、美、日四国的小学生守则,仔细研读,其中蕴涵可谓丰厚深广。
学生守则是一个民族接人待物和思想方式的体现,是造就未来人才的行动指南。这些看似简单的思想线条塑造着未来青年们的精神世界。读罢四个国家的小学生守则,可谓“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教育是生长指导,对于一个睁大了眼睛看世界而不知道该如何生活的人,应该教给他们什么?
以现实生活为起点,给他一个自己能预见的奋斗目标,逐步增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使他成为生活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这样才能培养出积极的建设者而不是麻木的看客。一个遥不可及、完全展开的目标与儿童的直接经验和知觉没有关系,它只是一种模糊的情感渴望,不能产生关于当下行动的清晰蓝图。如果把这种抽象、模糊的目标强加给天真活泼的儿童,他们不理解,也不喜欢,更不会产生为之努力的内在力量。
领会自己与周遭世界的正确关系是一个人精进的前提,勤奋与敏感也由此而生。对现实关系的无知与掩盖会导致思想麻木,懒惰懈怠。通过机械的重复和灌输,让儿童依附或屈从于那渺茫的目标,无异于把他们捆缚在对他们毫无意义的链条上进行折磨。长此以往,那些鲜活生动的儿童就会失去敏锐的心灵,对事物的精细变化熟视无睹,对世事人情日趋冷漠。一个人只有专注于正在发生的事情,才会有对事物深刻、清晰、敏锐的感知。人类智慧最巧妙、最狡猾的一招是把实现人的希望挪到一个不能明确表态、不可捉摸的境界里。这实际上是对现实挑战的回避,是懦弱的表现。能够直面正在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判断,迅速地行动即是勇敢,面对外部的诱惑能拒绝亦是大勇。对于儿童来说,不喝陌生人的饮料,不吃陌生人的糖果就是克服物质诱惑;不保守坏人的秘密,不与陌生人说话,需要克服与生俱来的恐惧感和孤独感,这也是生命的凯旋。学生守则看似微末,实是一民族气质禀性,理想追求之表征,不可小觑。
社会生活的经久不衰需要教育和学习,把最有价值的东西,在最恰当的时机教给最有希望的人,成为一切教育的理想。
什么是最有价值的?如何把握时机?谁是最有希望的人?时代格局、社会风气皆由人造,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什么样的国民,什么样的国民造就什么样的国家。一国之民依据怎样的原则成己待人,决定了他们当下的生活和未来的命运。
最简单、最有用的应该先教,这样才能使一个生命得以生存和发展,所以平安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生存不是苟活,发展不是放纵。生活是按照一定的节律,通过对环境的行动,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对于任何一种生物而言,如果不能控制环境施与它的各种力量,它就会消耗殆尽。没有比按时吃饭、按时作息更基本的常识了,这不是人为的规则,而是天然秩序。秩序是事物的灵魂,没有秩序也就没有自由。学校之所以神圣,就在于它是展示秩序与和谐之所,是培育自由与平和之地。宁静的心境,洁净的心田,清晰的目标是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方式处理一生事业的基础,对一个人的成长最有价值,真有智慧的人拒绝用它与貌似美好实则虚妄的善去交换。
生活的世界变动不居,学习是没有固定点的持续运动。学习意味着注意,意味着倾听,注意变化的细节,倾听万有的合声。真正的学习没有过去和未来,只有当下。能够随机点化是教育最高的境界,也是教育的困难所在。教育是要让真正的学习发生。任何事件都发生在特定的环境中,都有发动的时机,唯有敏感的心灵才会捕捉到这个转瞬即逝的机会。说惯了抽象话语,面对现实生活无所用其心的人,从来都没有真正学习过。
对于教育者来说,最可悲的莫过于一辈子站在教育的门外“喊教”,而从来没有做过一件真正与教育有关的事。教育是具体的,学习也是具体的。没有真正的学习,就没有真正的精神成长。
精神上的造诣与个性的形成是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完成的。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这个世界就会归于死寂。学习首先是一种沟通。尊敬师长、按时到课、举手提问、缺课请假都是沟通的必要准备,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为你心诚意笃,整装待发,万物才会皆备于你。精神振作、毫不懈怠、全心全意学习的人,缺课了一定会补上所缺的课业。因急事离校,必定会向老师索要所误功课的相关资料,全部的作业他一定会自己完成,听课有困难一定会向老师请教,因为他不放弃任何一个成就自我的机会。这种“待机”状态是人鲜活生动的体现,与之接触者看到他生命的跃动,也就欢欣鼓舞地予他帮助,予他鼓励,这样的人是最有希望成就自己的人。
思想和行为的习惯是一种保守的力量,维持着社会的结构。教育是对经验的改造而不是通过规则养成习惯。如果学生被训练成“一团行动着的习惯”,我们就找不到生动活泼、当机立断的个体,只能见到按部就班、遵照指令运行的机器。学习不是对过去的重演,不是遥远将来的预备,而是对当下发生事实的决断。教育应给“学生”一种开放、清晰、具体的指引,使之建立起有限范围内的和谐,在振奋和努力中扩大自己经验的深度和广度,留下自己可以辨识的行动轨迹。
教育的节奏要与生命的节奏相合。浪漫的故事、悦耳的声音、具体的方法是儿童最好的精神滋养。生动的事例胜过抽象的理论。教育者应该依着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点他们、召唤他们,而不是把自己都没有实现的内心渴望强加于他们,这是一种无形的戕害和生命的浪费。
通过不同国家的学生守则,审视我们目前的教育现状,我们不但可以找到社会问题的症结与根源,而且能看到通向未来的路。蒙台梭利所说的“儿童生活在成人的暴力世界里”对教育永远是一种有力的警示。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
语言表达的简单明了
语言表达的简单明了
唐建新
语言表达水平的最高追求是简明连贯得体,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激烈节奏快捷的信息时代。
简明,就是把话说得简单明白,这是语言表达上的理想状态;连贯则是逻辑上的基本要求;得体则是语言交际中的情态把握。
上海的老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谈到一语文特级教师出身的陈姓校长时说,这么多年来,怎么还没有学会说简单的话?这话传到本人后,陈校长沉思良久才说,的确,还没有修炼到那个境界。
不少近年来给一线教师做讲座的高校教师,所做培训不受欢迎,其主要原因除了内容结合实际不够外,还有重要原因就是掉书袋,食洋不化,语言表达上带有酸腐腔,说不来简单的话。
有两位语文教研组长,一位是小资味的文学青年,在博客上写的统统都是朦胧诗;另一位则是一有节庆或大的活动动辄来个填词。对这两位朋友般的同事,我都曾劝过,朦胧诗及古诗词可以偶一为之,还是要注意与社会的语言交融,最好还是多写散文,把话明明白白说出来。
半年一年之后,却告知我太难了,没有办法采用平实的方式叙事,心中总有很多纠结,难以拿捏裁决好自己的语言。
为什么当今社会不提倡写朦胧诗和填词曲呢?因为朦胧诗可以不讲逻辑,可以随意跳跃,可以掩盖对事物的深入理解与认识,也可以掩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使人阅读之后不知所云。古词曲,为什么也难以成为语言表达中的主流,就在于这种形式一般的人难以真正把握,常常是依葫芦画照框框填,很容易束缚人的表达,说的话大多都是空话套话不着边际的话,一首词往往略改几个字就可以面对五年校庆十年校庆甚至百年校庆,也可以面对大多数学校。
最近政治局会议上提出的“亮亮丑洗洗澡出出汗”,就是向老一辈领导人学习语言的榜样,向老百姓生动活泼的语言学习的范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为祖国语言的纯洁,为学生语言发展树立起语言文字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形象。
王策三先生谈对课程改革的评价
王策三先生谈对课程改革的评价
唐建新
王策三先生论高考
王策三先生论高考
唐建新
在我们脱离国情脱离实际一味地区臆想着将教育全盘西化的时候,美国开始了学习中国,实行了史无前例的全国K4K8K11的统一抽考,英国也开始了全国统考,并将学校的成绩进行排名,让纳税人心里明白学校的地位(学生个人的名次是隐私是绝对不能够排名的)。
转帖:岁月收藏:毛选里被删除的语录.
能否回归常人教育
能否回归常人教育
唐建新
教育受政治影响太深了。
我们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有段子说成果时曰,“语速正常了,语音标准了。”想想也是,多少年来,我们的会议上始终贯穿着慷慨激昂,始终说着一些不切实际的话语,久而久之,自然就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浮夸之风。
受此影响,我们的教育,也发出了且在继续呐喊着一些振聋发聩的声音:解放全人类,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等等。这些理想与目标,说穿了,就是过去农业文明时代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后要做“人上人”的翻版。当我们的社会缺少一些什么内容的时候,又是教育遭受诟病,被责问,被世纪之问痛批,于是乎,过去的跨世纪人才,现在的“领袖班”“天才班”“明星班”“卓越班”又成为了忽悠大众的最佳口号。
我国的政治经历了伟人政治时代、强人政治时代,现在终于进入到了常人政治时代,我们的教育呢,是不是也应该反思,逐渐进入到常人教育的时代。
在教育上我们经历了太多的不切实际的假大空的教育。幼儿园就进行政治教育,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到了大学又才去补课,学习说“你好,谢谢,再见”之类的文明习惯用语;进行过“大公无私”以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育,追求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教育,现在又进入了全国陪读获诺贝尔奖候选人的教育,顶天立地的英雄主义教育,国际化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出人头地的教育,等等,这些教育使得绝大部分学生心态扭曲,未出社会就被打上了失败者的烙印,就很容易埋下仇视社会的心理,使得社会上缺少了和谐的基础与生活的底线。改革开放以来每年高校出现的据悉数百人的自杀者数,就是一个很好的写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早已经不是极少数人的专利与特权,也早已经结束了精英教育的时代了,我们真的应该站在国民教育大众教育的角度,思考一下,今天的教育应该如何告别伟人教育强人教育,怎样逐步迈进常人教育的时代了。